..

【杂谈】爱亦有价——浅析高价倒卖同人本的经济学原理

林朵:

同人本是同人圈里的常见物件,通常由制作者制作完成后,依托网络平台售卖。鉴于受众有限,大多数同人本也是限量生产,在进行初略的印量调查后便会决定制作数量,印一批卖完了便是卖完了,不会再有剩余。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总会有人在一开始的网络售卖过程中,因为月末吃土/大姨妈痛/拖延症爆发等种种原因,没能抢到心仪的本子,但又不死心,希望能有别的途径进行购买。


 


这就是高价同人本存在的基础。


 


即有一部分同人本会被初始购买者以原价买入,然后再以更高的价格进行转售。


 


按照目前同人圈的风气看,对高价同人本的存在普遍还是很抵触的。大致原因有二,一从制作者角度来看,我制作同人本并非为了盈利,而是希望可以与志趣相投者分享心中所爱,原价买入高价卖出者对本子不是真爱,我不愿意将本子售卖给这样的客户;二从购买者角度来看,我当然希望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心头所爱,转卖者对本子的爱意没我这么深,却还要以此来赚我的钱,实在是无法包涵。


 


以上,基于同人本所蕴含的“爱”元素,转售高价本成了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


 


但是,同人本毕竟不全是白送的无料本,当它涉及到定价问题时,也意味着我们需要给“爱”定价。


 


那么“爱”究竟应该值多少钱呢?


 


我们当然可以说“爱”是无价的,但现实却是,每个人心中的爱究竟是多是少很难衡量,只能采用统一的货币价格来进行相对公平的决断。而当我们必须用钞票换取心中所爱时,它的价格就取决于购买者愿意出的价码。


 


倘若某个同人本出现了高价转卖的现象,一定是因为还有人心中对它的爱,超过了它原本的定价。


 


这跟是谁在转卖其实没关系。


 


有一种卖家是原本真心喜爱这个本子的同好,他/她选择高价出售,是因为这个本子在他/她心中的爱所值的价码,不会超过下游买家愿意出的高价。相比这个本子,他/她更爱的其实是下游买家给的钞票。因此这个本子只是从一个比较爱它的人手上转向了一个更加爱它的人手上,也不算的委屈,同人本作者大可不必为此而义愤填膺。


 


另一种卖家是一开始就对这个本子无爱,只是将其当成纯商品,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人。这也是让本子作者最难以接受和痛恨的情况。但尽管同人本的初心大多是源于爱,可一旦它成为商品,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遵循商品流通的规律。当产品供给有限,而购买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投机者本身要承担一定风险,如果并没有人那么喜欢这批本子,那也相当于砸在了自己手里。


 


所以,无论原本子作者是多么希望每一个本子都交到最爱它的人手上,只要还有人更爱,高价转卖的情况是不会消失的。除非原售卖价格正好定在一个平衡点上,本子才会不偏不倚地如数交付到最爱它的一群人手上。但制定定价策略本身是一个非常专业复杂的系统,小批量、业余化的同人本销售在这条路上是走不通的。


 


我写这篇文倒不是为了给高价倒卖同人本者辩护,只是看到有许多同人作者认为高价转让是一件丑恶背德之事,并在屡次提倡大家抵制之后仍然无法根除这种行为之后感到灰心丧气,就忍不住想稍微解释一下这件事中所蕴含的经济学原理。


 


市场规律是异常强大的力量,仅靠提倡道德和自律是无法与之抗衡的。既然如此,遇到高价倒卖同人本现象时不妨坦然些,没有必要将这种情况视为什么丑恶黑暗的社会现象,并为之大动肝火。往积极方向看,这也是一种资源重新分配的有效方式,让更多本子被传递到更爱它们的人手里,也不算什么太糟糕的事,是吧?


 


END


----------------------------------------------------------



此文为我为同人圈的纷繁现象所做的《同人是个什么圈》总结系列文之一,如果有谁对该系列其他文感兴趣,请移步如下:


(1)《同人写作,一场注定要分手的恋爱》——论同人写作的热情与失落


(2)《功底是山,圈子为海》——论同人写作的质量与热度关系


(3)《成为朋友的前提不是CP,是三观》——论同好交往之基础


(4)《多写了三五篇》——论同人写手们期待回复的梦想与惨状


(5)《小透明》——论冷门写手之复杂处境


(6)《译者之歌》——向同人圈的翻译们致敬


(7)《当我们谈论AU时是在谈论什么》——对AU类型同人文的深入剖析


(8)论同人写手与青楼姑娘的相似性——对同人写手的状态及处境调侃


(9)《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对同人写作的初心探讨


(10)《圈子与圈套》——论同人圈的爱与狭隘


(11)《爱亦有价》——浅析高价倒卖同人本的经济学原理


(12)《描摹深海下的冰山》——漫谈同人创作的特质

评论

热度(344)